南朝世系
刘宋(420–479年)
顺序 | 帝王名 | 庙号 | 谥号 | 年号 | 在位时间 | 在位年数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刘裕 | 高祖 | 武皇帝 | 永初 | 420–422 | 2 | 东晋北府兵将领,代晋建宋,开启南朝。 |
2 | 刘义符 | — | 少帝 | 景平 | 422–424 | 2 | 被权臣徐羡之废杀,史称“营阳王”。 |
3 | 刘义隆 | 太祖 | 文皇帝 | 元嘉 | 424–453 | 29 | “元嘉之治”鼎盛期,北伐失利引发北魏南侵。 |
4 | 刘劭 | — | 无(元凶) | 太初 | 453(72天) | <1 | 弑父篡位,被刘骏讨伐诛杀,不入正统。 |
5 | 刘骏 | 世祖 | 孝武皇帝 | 孝建、大明 | 453–464 | 11 | 加强皇权,晚年奢侈暴虐,引发内乱。 |
6 | 刘子业 | — | 前废帝 | 永光、景和 | 464–465 | 1 | 荒淫残暴,被叔刘彧弑杀。 |
7 | 刘彧 | 太宗 | 明皇帝 | 泰始、泰豫 | 465–472 | 7 | 平定“义嘉之乱”,国势日衰。 |
8 | 刘昱 | — | 后废帝 | 元徽 | 472–477 | 5 | 暴虐无道,被萧道成弑杀。 |
9 | 刘准 | — | 顺皇帝 | 升明 | 477–479 | 2 | 萧道成傀儡,479年禅让南齐,刘宋亡。 |
南齐(479–502年)
顺序 | 帝王名 | 庙号 | 谥号 | 年号 | 在位时间 | 在位年数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萧道成 | 太祖 | 高皇帝 | 建元 | 479–482 | 3 | 代宋建齐,提倡节俭,抑制豪强。 |
2 | 萧赜 | 世祖 | 武皇帝 | 永明 | 482–493 | 11 | “永明之治”文化繁荣,晚年猜忌宗室。 |
3 | 萧昭业 | — | 郁林王 | 隆昌 | 493–494 | <1 | 奢侈荒淫,被萧鸾弑杀。 |
4 | 萧昭文 | — | 海陵王 | 延兴 | 494(3个月) | <1 | 萧鸾傀儡,废为海陵王后被杀。 |
5 | 萧鸾 | 高宗 | 明皇帝 | 建武、永泰 | 494–498 | 4 | 屠杀高、武子孙,引发宗室内乱。 |
6 | 萧宝卷 | — | 东昏侯 | 永元 | 498–501 | 3 | 残暴昏庸,萧衍起兵攻破建康,被杀。 |
7 | 萧宝融 | — | 和皇帝 | 中兴 | 501–502 | 1 | 萧衍傀儡,502年禅让梁朝,南齐亡。 |
萧梁(502–557年)
顺序 | 帝王名 | 庙号 | 谥号 | 年号 | 在位时间 | 在位年数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萧衍 | 高祖 | 武皇帝 | 天监、普通、大通、中大通、大同、中大同、太清 | 502–549 | 47 | 在位最久,晚年崇佛致“侯景之乱”,饿死台城。 |
2 | 萧纲 | 太宗 | 简文皇帝 | 大宝 | 549–551 | 2 | 侯景傀儡,被废杀。 |
3 | 萧栋 | — | 无 | 天正 | 551(4个月) | <1 | 侯景短暂拥立,后被杀。 |
4 | 萧绎 | 世祖 | 孝元皇帝 | 承圣 | 552–554 | 2 | 平定侯景之乱后称帝,西魏攻破江陵被杀。 |
5 | 萧渊明 | — | 闵皇帝 | 天成 | 555(4个月) | <1 | 北齐扶植傀儡,被陈霸先废黜。 |
6 | 萧方智 | — | 敬皇帝 | 绍泰、太平 | 555–557 | 2 | 陈霸先傀儡,557年禅让,梁亡。 |
陈朝(557–589年)
顺序 | 帝王名 | 庙号 | 谥号 | 年号 | 在位时间 | 在位年数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陈霸先 | 高祖 | 武皇帝 | 永定 | 557–559 | 2 | 平定侯景之乱,代梁建陈。 |
2 | 陈蒨 | 世祖 | 文皇帝 | 天嘉、天康 | 559–566 | 7 | 整顿吏治,恢复经济,史称“天嘉之治”。 |
3 | 陈伯宗 | — | 废帝 | 光大 | 566–568 | 2 | 叔陈顼废其为临海王,后暴卒。 |
4 | 陈顼 | 高宗 | 孝宣皇帝 | 太建 | 568–582 | 14 | 北伐北齐短暂成功,后期腐败。 |
5 | 陈叔宝 | — | 炀皇帝 | 至德、祯明 | 582–589 | 7 | 荒淫误国,589年隋军攻破建康,陈亡。 |
说明
更迭频繁:平均每朝约60年,皇权衰弱,门阀士族影响力下降,寒门武将崛起。
文化融合:佛教盛行(梁武帝舍身同泰寺),文学(谢灵运、沈约)、科技(祖冲之)成就突出。
军事对峙:与北朝(北魏、北齐、北周)长期拉锯,江淮为战略要地。
经济基础:江南开发加速,海外贸易(番禺、建康)兴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