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世系
秦国(前905年-前220年)
顺序 | 称号/姓名 | 谥号/尊号 | 在位时间 | 在位年数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非子 | 秦嬴(附庸) | 前905年–前858* | 42* | 周孝王封于西犬丘(今甘肃礼县),始建秦国雏形,为周王室养马。 |
2 | 秦侯 | — | 前857–前848* | 10* | 非子之子,记载极简,可能仅为部落首领。 |
3 | 公伯 | — | 前847–前845* | 3* | 秦侯之子,史料无具体事迹。 |
4 | 秦仲 | — | 前844–前822 | 23 | 周宣王封为大夫,伐西戎战死。《竹书纪年》载其死于前822年。 |
5 | 秦庄公 | 庄公 | 前821–前778 | 44 | 秦仲长子,击败西戎收复失地,始称“公”,但非正式诸侯。 |
6 | 秦襄公 | 襄公 | 前777–前766 | 12 | 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,前770年被封为诸侯,秦国正式立国。 |
7 | 秦文公 | 文公 | 前765–前716 | 50 | 迁都汧渭之会(今陕西宝鸡),设史官,立法度。 |
8 | 秦静公(未即位) | — | — | — | 文公太子,早逝,谥“竫公”(“静”为避讳改)。 |
9 | 秦宪公 | 宪公 | 前715–前704 | 12 | 文公之孙,迁都平阳(今陕西岐山),伐亳戎灭荡社。 |
10 | 秦出子 | 出子 | 前703–前698 | 6 | 宪公幼子,5岁即位,权臣弗忌等专政,后被弑。 |
11 | 秦武公 | 武公 | 前697–前678 | 20 | 宪公长子,诛权臣复权,设县制(中国最早),殉葬66人。 |
12 | 秦德公 | 德公 | 前677–前676 | 2 | 宪公次子,迁都雍城(今陕西凤翔),始用伏日祭祀。 |
13 | 秦宣公 | 宣公 | 前675–前664 | 12 | 德公长子,与晋战于河阳,始记“密畤”祭天。 |
14 | 秦成公 | 成公 | 前663–前660 | 4 | 德公次子,事迹不显,殉葬177人(争议是否夸大)。 |
15 | 秦穆公 | 穆公 | 前659–前621 | 39 | 德公少子,称霸西戎,位列“春秋五霸”,葬殉177人(含三良臣,见《黄鸟》)。 |
16 | 秦康公 | 康公 | 前620–前609 | 12 | 穆公之子,与晋屡战,秦国势渐衰。 |
17 | 秦共公 | 共公 | 前608–前604 | 5 | 康公之子,《史记》误作“龚公”,伐楚至襄城。 |
18 | 秦桓公 | 桓公 | 前603–前577 | 27 | 共公之子,麻隧之战大败于晋,失河西地。 |
19 | 秦景公 | 景公 | 前576–前537 | 40 | 桓公之子,秦公大墓(凤翔南指挥村)墓主,联楚抗晋。 |
20 | 秦哀公 | 哀公 | 前536–前501 | 36 | 景公之子,救楚败吴(申包胥哭秦庭),后拒绝介入中原争霸。 |
21 | 秦夷公(未即位) | — | — | — | 哀公太子,早逝,未实际执政。 |
22 | 秦惠公 | 惠公 | 前500–前491 | 10 | 夷公之子,伐蜀取南郑,秦国势短暂回升。 |
23 | 秦悼公 | 悼公 | 前490–前477 | 14 | 惠公之子,在位期间晋国六卿内斗,秦未趁机东进。 |
24 | 秦厉共公 | 厉共公 | 前476–前443 | 34 | 悼公之子,伐义渠、大荔,置频阳县,秦国复苏始。 |
25 | 秦躁公 | 躁公 | 前442–前429 | 14 | 厉共公之子,义渠反攻至渭阳,秦国再度衰落。 |
26 | 秦怀公 | 怀公 | 前428–前425 | 4 | 厉共公之子,躁公弟,被庶长鼌逼杀。 |
27 | 秦灵公 | 灵公 | 前424–前415 | 10 | 怀公之孙,迁都泾阳,与魏战于少梁。 |
28 | 秦简公 | 简公 | 前414–前400 | 15 | 怀公之子,推行“初租禾”(土地税改革),筑长城防魏。 |
29 | 秦惠公 | 惠公 | 前399–前387 | 13 | 简公之子,攻蜀至南郑,败于阴晋之战(吴起以5万破50万)。 |
30 | 秦出公 | 出公 | 前386–前385 | 2 | 惠公之子,2岁即位,母党专政,被庶长改弑杀。 |
31 | 秦献公 | 献公 | 前384–前362 | 23 | 灵公之子,废止人殉,迁都栎阳,石门之战大败魏国(斩首6万)。 |
32 | 秦孝公 | 孝公 | 前361–前338 | 24 | 献公之子,用商鞅变法,迁都咸阳,秦国崛起关键期。 |
33 | 秦惠文王 | 惠文王 | 前337–前311 | 27 | 孝公之子,称王(前325年),灭巴蜀,用张仪连横。 |
34 | 秦武王 | 武王 | 前310–前307 | 4 | 惠文王之子,举鼎绝膑而亡,置丞相制。 |
35 | 秦昭襄王 | 昭襄王 | 前306–前251 | 56 | 惠文王之子,在位最长,伊阙、鄢郢、长平之战,灭西周国。 |
36 | 秦孝文王 | 孝文王 | 前250(在位3天) | <1 | 昭襄王之子,服丧期间猝死,疑为吕不韦谋杀(争议)。 |
37 | 秦庄襄王 | 庄襄王 | 前249–前247 | 3 | 孝文王之子,灭东周国,任吕不韦为相。 |
秦朝(前221–前207年)
顺序 | 称号/姓名 | 谥号/尊号 | 在位时间(年) | 在位年数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38 | 嬴政 | 始皇帝 | 前246–前210 | 37 | 前221年统一六国,废谥号,称“皇帝”,推行郡县、车同轨、书同文。 |
39 | 嬴胡亥 | 二世皇帝 | 前210–前207 | 3 | 赵高专政,引发陈胜吴广起义,被赵高逼杀。 |
40 | 嬴子婴 | 无(降称王) | 前207(46天) | <1 | 诛杀赵高,投降刘邦,秦朝灭亡。 |
说明
早期世系:非子至秦仲的年代多据《史记》推算,实际考古证据有限(如清华简《系年》提供新线索)。
在位时间:
- 秦穆公在位年数,《史记》记39年,《竹书纪年》记37年。
- 秦昭襄王在位年数争议(《史记》记56年,但灭西周国时间存疑)。
称号演变:
- 秦君称“公”至惠文王称“王”(前325年),始皇帝废谥号称“皇帝”。
- 子婴称号争议:《史记》称“秦王”,可能未正式称帝。
特殊事件:
- 人殉制度:武公、穆公大规模殉葬,献公废止(前384年)。
- 秦孝文王之死:史料暗示吕不韦可能加速其死亡以助嬴政继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