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世系
商代(约前1600–前1046年)
顺序 | 帝王名 | 庙号 | 谥号 | 年号 | 在位时间 | 在位年数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商汤(子履) | 太祖 | 武王 | 无 | 约前1600–前1588* | 13* | 灭夏建商,年代据《竹书纪年》推算,具体年份存争议。 |
2 | 外丙 | — | 哀王 | 无 | 前1588–前1586* | 2* | 商汤次子,《史记》载其继位,甲骨文未明确记载,存在是否为实际统治者的争议。 |
3 | 仲壬 | — | 懿王 | 无 | 前1586–前1582* | 4* | 商汤三子,继位记载存疑,可能为虚位或短期执政。 |
4 | 太甲 | 太宗 | 文王 | 无 | 前1582–前1570* | 12* | 商汤长孙,曾被伊尹放逐后复位(《史记》载,甲骨文未明确佐证)。 |
5 | 沃丁 | — | 昭王 | 无 | 前1570–前1545* | 25* | 太甲之子,甲骨文未直接记载,世系可能存在断层。 |
6 | 太庚 | — | 宣王 | 无 | 前1545–前1520* | 25* | 太甲之子(兄终弟及),《史记》与甲骨文世系顺序矛盾。 |
7 | 小甲 | — | 敬王 | 无 | 前1520–前1505* | 15* | 太庚之子,甲骨文未明确记载,部分学者认为其统治合法性存疑。 |
8 | 雍己 | — | 恭王 | 无 | 前1505–前1490* | 15* | 太庚之子,商朝中期衰落期,甲骨文记载简略。 |
9 | 太戊 | 中宗 | 景王 | 无 | 前1490–前1410* | 75* | 太庚之子,在位时间极长(《史记》称75年,可能为后世夸大)。 |
10 | 仲丁 | — | 孝王 | 无 | 前1410–前1398* | 12* | 迁都于嚣(今河南郑州附近),甲骨文记载有限。 |
11 | 外壬 | — | 思王 | 无 | 前1398–前1385* | 13* | 仲丁之弟,统治期间诸侯不朝,争议是否实际控制全国。 |
12 | 河亶甲 | — | 平王 | 无 | 前1385–前1373* | 12* | 迁都于相(今河南内黄),甲骨文仅零星提及。 |
13 | 祖乙 | 中宗 | 穆王 | 无 | 前1373–前1353* | 20* | 迁都于邢(今河北邢台),部分文献称其为“中宗”,与太戊庙号混淆。 |
14 | 祖辛 | — | 桓王 | 无 | 前1353–前1338* | 15* | 祖乙之子,甲骨文记载简略。 |
15 | 沃甲 | — | 僖王 | 无 | 前1338–前1330* | 8* | 祖乙之子(兄终弟及),部分文献作“开甲”。 |
16 | 祖丁 | — | 庄王 | 无 | 前1330–前1318* | 12* | 祖辛之子,甲骨文记载其祭祀活动频繁。 |
17 | 南庚 | — | 顷王 | 无 | 前1318–前1305* | 13* | 沃甲之子,迁都于奄(今山东曲阜),统治范围缩小。 |
18 | 阳甲 | — | 悼王 | 无 | 前1305–前1298* | 7* | 祖丁之子,商朝进一步衰落,甲骨文称“象甲”。 |
19 | 盘庚 | 世祖 | 文王 | 无 | 前1298–前1278* | 20* | 迁都于殷(今河南安阳),中兴商朝。部分文献称其在位28年。 |
20 | 小辛 | — | 章王 | 无 | 前1278–前1271* | 7* | 盘庚之弟,甲骨文记载稀少。 |
21 | 小乙 | — | 惠王 | 无 | 前1271–前1250* | 21* | 小辛之弟,武丁之父,甲骨文记载其祭祀规格较高。 |
22 | 武丁 | 高宗 | 襄王 | 无 | 前1250–前1192* | 58* | 商朝鼎盛期,配偶妇好为著名女将。在位时间争议(一说59年)。 |
23 | 祖庚 | — | 昭王 | 无 | 前1192–前1185* | 7* | 武丁次子,甲骨文记载有限。 |
24 | 祖甲 | 世宗 | 敬王 | 无 | 前1185–前1160* | 25* | 武丁第三子,改革祭祀制度,甲骨文称“帝甲”。 |
25 | 廪辛 | — | 康王 | 无 | 前1160–前1150* | 10* | 祖甲之子,甲骨文记载其名作“冯辛”。 |
26 | 康丁 | — | 安王 | 无 | 前1150–前1145* | 5* | 廪辛之弟,统治期商朝渐衰。 |
27 | 武乙 | — | 烈王 | 无 | 前1145–前1113* | 32* | 康丁之子,甲骨文记载其射天亵神,可能为周人贬损。 |
28 | 文丁 | — | 匡王 | 无 | 前1113–前1102* | 11* | 武乙之子,甲骨文称“文武丁”,曾杀周君季历。 |
29 | 帝乙 | — | 德王 | 无 | 前1102–前1076* | 26* | 文丁之子,迁都于沫(朝歌),甲骨文记载其征伐人方。 |
30 | 帝辛(纣) | — | 纣王 | 无 | 前1075–前1046* | 29* | 帝乙之子,亡国之君。在位时间争议(《竹书纪年》称52年,此取断代工程结论)。 |
说明
年代问题:商朝年代主要依赖《竹书纪年》和“夏商周断代工程”框架,但二者结论差异较大(如纣王在位时间)。
世系矛盾:《史记》与甲骨文记载存在差异(如中丁至盘庚间的世系顺序)。
实际统治:部分帝王(如外丙、仲壬)可能仅为名义继位,实权由权臣掌握。
庙号与谥号:商朝庙号制度尚未完善,部分为周人追拟,如“纣”为贬义谥号(周人称“帝辛”)。